教學感想 徐老師


一、教學者自述


Q1:想請問SUPER TEAM老師這半年的教學心得是?

STEAM課程是我校因應108課綱發展出來的校訂課程,而在上銀以及清大的支援下,我們看見了國際間,尤其是新加坡的STEAM教育發展程度,從中也體會到我國教育的匱乏程度;為了讓我們的孩子適應未來社會,甚至主宰未來科技,本校高年級根據蓋聶(Gagne)學習階層理論之最高層「問題解決」,以及布魯姆(Bloom)認知歷程向度最高層次之「創造」而設計課程,讓孩子學習完基礎課程後,便試著將所學知識化做實體作品,而在執行之前,我們都惴慄不安,深怕孩子們無法辦到如此超凡的水準,然而事實證明,孩子們天生喜歡創造,也許作品不甚完美,但卻充分表現他們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,例如他們做出音樂盒、砸派機、釣魚器等超乎老師想像的作品,再再證明教會孩子飛翔,他們會比我們想的飛得更遠更高。

Q2:最有成就感是哪個部分?

教師的價值,來自孩子的成就;孩子的成就,來自一抹抹笑靨飛揚。

在一年多前,也就是這批學生五年級的時候,我們便開始了學習SCRATCH程式語言之路,然而一來是並非每個人都喜歡動腦思考學寫冰冷的程式,二來是,寫程式相當考驗邏輯能力,學寫久了孩子也會感到無力、無聊;而到了六年級時,由於有上銀的贊助,讓我校學生能在寫程式的過程,實際也操作了類似機器人的麥昆小車,也就是說,有軟體的支援,同時也有硬體的配合,整個課程才會生動有趣起來。在玩小車之後,便是STEAM課程的前導奠基課程,孩子一如玩小車般開心愉悅,是他們這份笑容帶領著我們繼續往前走,而接著的STEAM課程開發者系列,更是讓孩子們陷入熱絡討論與瘋狂製作,甚至多次表達課程時間怎麼這麼倏忽即逝,從他們上課時忙碌卻帶著笑容,我看見了台灣的未來,將更光明炯亮。

Q3:最需要支援的是?

所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有了Microbit晶片後,希望能採購它的感測器與擴充板,讓孩子在未來創作開發上能更廣泛與多元。另外,STEAM課程重視的是課程的跨科整合,而非科技的競逐,所以能用Microbit與其感測器,同時能配合數學、自然等課程的跨科整合教案,是我們想多方參考與學習的部分,甚至國內外若有先驅能跟我們分享,或者帶領著我們校內老師討論產生自己的課程,更是我們所期待的。

Q4:有沒有特別想分享的個案?

有,是六年五班的馮O愷與吳O哲兩人團隊。他們倆個在學期一開始學習麥昆小車的過程中,表現平平並未非常突出,然而,當我們進入STEAM課程的時候,兩人的表現便顯得相當出眾,原因是他們會自己額外添購Microbit和SG90,同時也會利用課餘其他時間進行製作,再加上,他們的作品─砸派機,屬於自行發想,在參考網路其他人的作品後,找出別人沒做過,且自己很有興趣的作品來試做,故綜觀以上,我們都可以看出兩人在創意與創造的表現部分,非常值得讚許,也是大家學習的楷模。


二、對學生學習的觀察


Q1:課程中學生印象最深的單元或是活動是哪一個?
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讓他們使用一片Microbit和兩顆SG90馬達,自由開發作品的過程。

Q2: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到那些?

學生除了將Microbit的程式融會貫通,更要能尺規作圖與裁切紙板,然後黏貼成立體作品,最後美觀加工。所學到的能力不只科技方面,更有數學與美勞的成分。

Q3:學生學習後對於自己的改變有哪些?

老師讓孩子不受限制的開發,也讓每一個孩子們都有實踐夢想的機會,相信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,能有機會踏出這一步,他們的未來會更無所畏懼,勇於實現理想。

Q4:學生覺得對於自己最大的幫助/收獲有哪些?

能以輕鬆的方式學習,或說學習不再是壓力,會讓大家更有動力、更主動積極去面對挑戰,而收穫也不再只是物理層面的知能與技術,更是心靈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提升。

三、環境設施介紹-STEAM教室:


高年級課程以在電腦教室為主,其中配備有電腦、Microbit套件、麥昆小車等科技輔助產品。同時,我們也以地下室空間為藝術創作加工的地方,其中配備有剪刀、鐵尺、熱熔膠槍、切割墊、鉛筆、橡皮擦等。


  • 開放時間
  • 休館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