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感想 朱老師


一、教學者自述


Q1:想請問SUPER TEAM老師這半年的教學心得是?

從一開始對於STEAM課程與精神,處於懵懂的狀態,經過半年的教學相長,發現自己對於相關知識還是相當的貧乏。
狀態進程:
不知道自己要帶給學生什麼?(思考與多方涉略)→學生學到了什麼?(省思與檢討)→我還能教給學生什麼?(期許與精進) 但是目前是比較惶恐,因為能力還沒齊備。

Q2:最有成就感是哪個部分?

當自己摸索出來一個課程套件或教學內容之後,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,學生很感興趣。而且當學生嘗試後獲得成功的學習經驗,是我們都感到最開心的部分。
反之,當我認為學生可以達到某個能力,但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學習表現無法如預期…就會感到挫折。不過,這也是改變與調整的契機。

Q3:最需要支援的是?

教學空間不足,沒有合適的專門教室可讓學生發揮、組織創意。

教學能力不足,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可協助學生成長、解決問題。

教學設備不足,沒有相關的器材增進提升教學品質,有更好的產出。

Q4:有沒有特別想分享的個案?

  1. 在進行麥坤小車的單元教學時,有個六年級女生抱怨:我爸爸問我資訊課在上什麼?我就說一直在寫程式,然後又一直寫不出來,很累~~爸爸回:學寫程式?很好啊~這樣妳才知道爸爸賺錢多辛苦。 (我們意外的以程式語言促成一種另類的親子對話)
  2. 另一個六年級女生,在上課的時候來跟老師展示她的完成品。說到:老師,你原本的那個避障車程式,我覺得它來不及轉彎就會撞到,我可以自己調整參數嗎? 後來這個學生試了5個不同的參數,來跟我討論:老師,我覺得目前7cm的距離,避障效果最好,5cm來不及、10cm還沒到就轉彎了。 (想要改善一個眼前的問題,就是創造的開始)

二、對學生學習的觀察


(教學者訪談兩位六年級學生,602班的王○安、彭○希)

Q1:課程中學生印象最深的單元或是活動是哪一個?

○安:我覺得是小組合作,因為在團隊中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,可以帶給其他同學協助,讓我很有成就感。

○希:麥坤小車接力,因為一開始沒有人會這個程式碼,挑戰的難度很高,可以激發我們的能力跟創意。

Q2: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到那些?

○安:在團隊合作的時候,要去幫助其他同學,小組共同達成目標,不是只有自己好就好了!

○希:要在錯誤的程式中發現錯誤在哪?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可不只是單純做完就沒事了!(學生發現debug的重要性。)

Q3:學生學習後對於自己的改變有哪些?

○安:以前每次寫完作業可以使用電腦的時候,都只是想到玩,現在不是只有單純的娛樂,也會花時間再去學習上課的內容,加強自己的能力,覺得蠻有趣也蠻有成就感的。

○希:以前看事情會比較簡單,現在邏輯性會更好、看事情更敏銳,會去多想一些,找出問題的癥結點。

Q4:學生覺得對於自己最大的幫助/收獲有哪些?

○安:跟同學合作的過程中,建立更多的默契,更熟悉彼此,聊天的話題也增加了!跟同學感情變得更好。

○希:思考力跟邏輯力變得更好,以前算數學容易爆氣沒耐心,現在對數學解題有興趣多了,也會更想去挑戰。

三、環境設施介紹-教學大樓5樓電腦教室:


目前已使用之教材:教用電腦1台、伺服器主機1台、學用電腦30台、microbit盒裝套件組32套、麥坤小車擴充套件32套、microbit晶片組32套、microbit擴充搖桿16組。


  • 開放時間
  • 休館日